哲学家王东岳:我们永远不知客观世界是什么
博客 2018-08-03
王东岳 • 2016-10-17 10:32:58 来源:混沌研习社E5852G0
10月16日上午,哲学家王东岳先生走上混沌研习社的讲台,主讲西方哲学。
东岳先生说,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外部的世界,而这些通道反馈的信息是主观的,这决定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是“主观”的。人类的感知系统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一切世界观和宇宙观,都只不过是人类主观缔造的一个逻辑模型,而不是世界和宇宙的原样反映。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演讲者|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
今天的题目叫西方哲学基础综述,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了解西方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首先说明哲学这个词汇的含义,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哲学非常广泛,任何种族和民族,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狭义哲学”仅指发生在古希腊的纯逻辑游戏而形成的一脉特殊的思维体系和思想体系,是我们要探讨的。
那么,什么是哲学?
叔本华说:“对一个人而言,假若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 可见,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眼见为虚的基础上。
我们讲小孩之所以幼稚,就是他看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是新鲜的,但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保持对万物的惊异感,才具有哲学追寻的基本精神。
康德说:“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 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认为它不是问题的东西。举个例子,哲学家会追问什么叫时间,什么是空间,但是其他人想象过这是问题吗?赫胥黎说:“不可知论是唯一可靠的哲学。”
赫拉克利特说:“我听过许多人谈话,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所有的人都离智慧很远。” 那些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确定性知识的人,其实是愚蠢的标志。
所以哲学的英文叫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爱”phileo和“智慧”sophia,直译就是“爱智慧”,可以看出哲学讨论的都是些纯理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古希腊的狭义哲学相反,它认为但凡是能用的知识,证明问题已经解决,都是匠人的下等学问。但凡是不能用的知识,才需要你无限追究深度。于是这个学问就只用在纯思维的游戏中去,不管实物是什么。
人类文明缔造的原因是我们无知
凡是不断流变的,一定不是真实存在
学会假设,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古希腊哲学的思想精神有三个前提:知识观念、本体真存和精密逻辑。
知识观念
第一,知识观念。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说:人类文明得以缔造的整个通道,不是因为我们有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无知。
绝大多数人认为,知识已经完善。比如基督教,认为《圣经》把人类的一切知识表述完了,凡是《圣经》以外的,不但没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中国两千多年科举考试全部重复孔子,大家认为孔子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穷尽了。
古希腊恰恰相反,它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值得进一步怀疑,重新探究。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因此赫拉利把它表述为“无知革命”,真可谓一语中的。
这种认为我们处在无知状态的探索精神,叫知识观念。
本体真存
第二,叫本体真存。
所谓本体是在幻想后面的东西。古希腊人认为,但凡是不断发生流变的东西,都一定不是真存。真正的存在一定是永恒的,稳定的,不可分割的,所以要越过眼见为实的封闭层面,找到后面的深刻规律,这叫本体真存之追究。
比如泰勒斯说“水为万物之源”,是因为他不承认所看见的世界是本真,认为后面还有东西,缔造和支配着流变的世界。
毕达哥拉斯为何提出“万物的本源是数?”是因为他发现万物都是流变的,不能确定的,可是数理逻辑上,二加二等于四,四的开方是二,这个逻辑是不变的。他因此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
毕达哥拉斯对柏拉图影响深远。柏拉图惊叹毕达哥拉斯学团用智之精密,于是发生著名的柏拉图转型,考虑数论逻辑问题。柏拉图居然写过一句话: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随之出现欧几里得,欧几里得认为,不管是三角形、圆形、矩形,它的逻辑结构是永恒的。它用形论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外部一切有形事物的形的来源和归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为柏拉图的理念论作证,寻找到世界存在之本源的深刻表达。
这一系列复杂的推导,居然是为了找那个眼见为实后面的东西,而成为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全部基础。
精密逻辑
第三,叫精密逻辑。
回到务虚和务实上,中国人认定看到和把握的东西是没有疑问的,古希腊哲人认为看到的都是可疑的,于是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思维模式,叫假设。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说,人类文明就是从假设开始。他说动物都能分辨不同的对象,并且能为不同的对象发出语音符号指示。比如猴子看见老鹰来了,会捉走它的猴崽,于是它会发出奇怪的叫声,警示猴群逃避。可是它从来不假设。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开始假设。比如人说熊是我们的守护神,突然会编这个故事,就是文明的开端。用我的话说,也就是人类文明从务虚开始。
但假设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做的,随便做的假设叫胡说,假设后面必须跟证明,而运用证明这个思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叫精密逻辑。精密逻辑仅见三门学问,数学(含几何学)、现代物理学、哲学。
我举一个例子,虽然泰勒斯只留下“水为万物之源”,可是泰勒斯曾经到古埃及,用眼睛看金字塔顶尖,做成一个跟地平的三角形,居然能够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他站在海岸崖边,看见海中远处行进的帆船,竟然能够靠极小的角计算出远方航船和他立位的距离。
这说明什么?数学逻辑学的精密推导使用,那时候已经开始了。
我们看到的万物都是假象
但很多人意识不到它是假象
但凡眼睛能看见,不构成知识
我前面讲,存在都是假象,到了古典哲学发生之前,西方出现了一个称不上是哲学家的思想者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四联假象说,说我们看到的万物都是假象:
第一叫种族假象。比如我们人类获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占信息量的80%以上。
可是,蝙蝠是没有眼睛的,获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过超声波。请大家设想,我们和蝙蝠处在同一个山洞之中,我们用感光接受信息,蝙蝠用超声波接受信息,两者看到的表象一定是不同的。
谁是真理,谁是假象?无从判断。
你的感知形式,决定了对象的展现样态。因此你所说的对象,绝不是对象本象,而是你感知形式的塑造。
第二叫洞穴假象。柏拉图曾经谈到人类在认知方面的困境,说人类就像被锁在山洞之中,他所看到的视象,不过是山洞投进来的光影洒在洞壁上的幻象,这叫洞穴假象。
中国式的讲法叫井底之蛙,我们所有的人感知是一个有限量。
第三叫市场假象。市场里不同的商人给你做不同的介绍,对这个世界做不同的解释,你在纷纭的解释系统之中,建立你对世界的理解。
与其说是一个理解系统,不如说是一个噪音干扰系统,这叫市场假象。
第四叫剧场假象。你去看戏或者看电影,觉得故事很真实,但是,这都是之前就定好的脉络和结局,你看到的不过是一个预先设定的逻辑过程。
要知道我们所有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在剧场假象之中。
比如你信《易经》,那么你就是按照易经的符号展开;你信神,世界就是神创造的;你信科学,世界就是按科学模型展开的。我们所有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脑子中预先留下的那个理念的展开。
我们所有的人都超不出这四种局限,因此你所说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假象,只不过对于常人而言,你居然意识不到它是一个假象。
这个思路跟我们中国人的日常思维差别甚大。中国人认为眼见为实,唯物主义,而你看古希腊哲学一开端,一旦达到某种高点,他就进入理念论和思维论,精神的投射已经发生,追问已经深入到对象之外,这使得一切对象都需要考究。
同时古希腊哲学认为,凡是真正的大学问,一定是纯逻辑推导的产物。这是何其真实。你今天说任何物质是什么?一定说分子、原子、粒子,那些东西你能看见吗?但凡眼睛能看见的东西,不构成今天的知识。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希腊哲学这一脉,推出了人类精神怎样的画卷,缔造了人类精神怎样深厚的根基。
我们的感观系统不是一个真空孔道,是有自身规定性的。
追求终极是寻找第一因
感知不是求真,而是求存
我们永远不知客观世界是什么
我前面基本上全都在讨论什么叫狭义哲学,我们下面对整个西方哲科体系做一个归纳性的总结。西方哲学有三大特点:
追究终极
第一叫追究终极。
老子比先秦所有诸子远为深刻的原因,是他要追问天之道是什么,也就是万物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追究终极的思路。所以老子提问的高度和古希腊哲学几乎没有分别。
可是老子的“道”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把“道”从实物上和理念上分别。而且,虽然有“道”的假设,但没有展开精密逻辑证明。这两点失误,导致中国后世狭义哲学的发展没有建立起必要的通道。
追究终极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们一般人讨论问题,叫多因素讨论。比如看这个茶杯做的好不好,影响因素极多,比如土料好不好,研磨细度够不够,火候控制是否恰当。
科学探讨是建实验室,把影响事物的多因素屏蔽在外,把其中一项因素调入实验室中研究,然后把这个因素甩出去,再调入一个因素。
即便把所有多因素分析完,结论仍然得不出来,因为各因素两两排列组合的数量无穷大,你永远说不清这个东西是什么。
哲学是要把多因素考量再向前追问,追问到极致上的那个点,找到决定事物性质的“第一因”(唯一因)。
逻辑反思
第二点叫逻辑反思。
注意,“反思”不是“反省”的意思。反思是一个哲学用词,翻译过来就是“用思想来思想思想”,或者说就是用“思想反过来拷问思想”。
我们一般人包括科学家会直思,也就是把自己感知直接投射在对象上,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的感知是什么,本身会扭曲对象。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说我们的感知全都是真空的孔道,外物发出一种东西,他把它称之为流射。这个流射穿越我们的真空孔道,然后进入我们的血液,在心理搅拌成知识。大家想想,这个说法跟我们唯物论何其相似。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感知是一个真空的空道,眼见为实,经验提供给我们的就是外物发出的信息。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感观系统不是一个真空的孔道,居然是有自身规定性的,那么你所获得的外物,究竟是外物的外物,还是你的外物?
也就是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默认下的,就是我们的感知是真空。那么如果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外物和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
我们人类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条通道感知外部的世界,这决定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不可避免的“主观”的。
具体点说,比如视觉占据我们获得外部信息量的80%,人类把光感觉为明亮,光实际是电磁波,人类的视觉只能感受波长400毫纳米以上、700毫纳米以下的可见光部分,400毫纳米以下的紫外线或700毫纳米以上的红外线人眼看不见的。不同的波长,人类会感觉是不同的颜色。
所以,对于光这种能量,人类感知为“明亮”其实就是一种错觉。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眼睛是一个光谱议,能看到全部的光谱,这个世界还有颜色吗?没有颜色了。颜色是我们的一个错觉。这就是视觉的规定性,它把外部进来光量子扭曲成明亮,把波长扭曲成颜色了。
因此,人类的感知系统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感知频段越低、越窄,越节省我们的生物能量,最有效的维护了我们的生存。因此,世界都是不真实的。
有人会说,那味觉总该是真实的吧?味觉仍然是主观设定。你为什么吃水果是甜的?是因为它里面含有葡萄糖,你的生理需求要求大脑只能代谢葡萄糖为能量,因此你必须把它设定为是美好的口感。
什么是苦的呢?不是那个东西客观上是苦的,而是你在味觉上但凡尝到一个东西是苦的,它一定是有毒的。生物体必须把它设定为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口感,否则物种会灭绝。
你的感知不是真空的空道,是有规定性的。如果你连感知的规定性都不知道,你就直接追问对象是什么,那我得问,你说的对象是对象的对象,还是你的对象?
讲到这儿,我们应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唯心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的纵深发展,是对问题更深入的探究,它绝不是跟唯物主义斗争出来的结果。
第二,我们全都生活在假象之中,永远不知道客观世界是什么。一切世界观和宇宙观,都只不过是人类主观缔造的一个逻辑模型,而不是世界和宇宙的原样反映。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提出反驳意见,说我们的感官虽然提供的是假象,但是理性和逻辑思想,是对感官的纠偏,因此一旦建立思想模型,就有可能是真理。
这个说法有一个根本问题,你所获得的经验素材信息都已经是虚假和扭曲过的,你拿这些信息作为思想的素材,怎么能得到真理呢?你只能得到比感官假象,更严重的假象。
科学前瞻
哲学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科学前瞻。
科学就是哲学思绪的继续和延展,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留下的还不能回答的问题,需要用哲学思考和逻辑推论,等到这个问题可以精确的回答,比如,用数学证明或做实验证实,这个问题就从哲学问题回归为科学问题。
像当初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数论)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形论),最初只是为了探讨世界的“本体”而建立的哲学工具,并不是开始就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前,人们认为世界上亿万种生物的不同,一定是上帝造物的时候就设定好的,直到达尔文建立了逻辑模型,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类最简单的生物,通过几十亿年演化而来分化成了上亿万种生物。
今天得以确证他说的是对的,这就是哲学是科学前瞻的意思。
务实思维会限制我们的视野
哲学家就是那群“懒蚂蚁”
带动人类生存体系的巨大扩张
讲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会问,哲学的效应是什么?
要知道我们务实的思维,会被我们感官的有限性决定了,而人类的生存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时空范畴。
生物学上有一个懒蚂蚁效应。蚂蚁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以集团军队的方式去采集生存资源。可是他们面临一个问题,一旦整群蚂蚁数十万、数百万到一个地方,把资源采尽,整个蚂蚁群体立即面临生存绝境。
因此生物学家发现,蚂蚁群体里总有几只懒惰的蚂蚁,不随蚂蚁集团行动,被生物学家称为懒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蚂蚁群里的哲学家,寻求生存资源眼界以外的资源空间,为蚂蚁群体下一步生存作出预备性铺垫。
它们甚至没有食物也没有任何安全感,可它们代表着蚂蚁群体未来的生存方向。
哲学就是这样一种调动人类生存空间的行为,带动了近代以来人类生存体系的巨大扩张,这就是哲学的懒蚂蚁效应。
我们为什么把哲人叫大号儿童?他们居然不关心跟生存相关的具体问题,却去讨论那些非要把他们饿死的问题,一些懒蚂蚁玩弄一个纯逻辑游戏,最终导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全面开拓。
阅读原文:
https://www.sohu.com/a/244964745_10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