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南百余里的香河县,一位叫周凤臣的农家老太太,自1992年11月24日停止呼吸后,其身体未经任何防腐处理,在自然环境中历经五载,至今完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最近,在香河县胡庄子村一间农家小屋里,笔者见到了周凤臣老人:她安卧在土炕上,银发柔顺光亮,黧黑的面部闪着光泽,神态安祥;双手表面干燥、光滑,骨骼轮廓清晰可见,晶莹剔透,似玉石玛瑙。
面对香河老人“不朽之身”,笔者疑问顿生:她的后人为什么没有按常规为其办理后事?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能不朽?对此现象科学如何解释?……。为了寻求答案,笔者做了进一步的探访。
奇异的身体演化
周凤臣老人的长孙、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处参谋杨学强中校,向我介绍了保存老人身体的缘由。他说:
1992年8月,奶奶从北京回到了阔别16年的香河老家,当时身体情况良好。11月初,奶奶突感身体不适,相继出现了禁食、呕吐、排泄、咳痰、净口、净身等特殊生理现象。
11月 6日,奶奶咳嗽不止并拒绝进食,经香河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肺炎并住院治疗。期间,奶奶多次出现异常呕吐,有时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呕吐物。10日,奶奶身体已极其虚弱,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只好把她接回家中,开始为她准备后事。回家后,奶奶神志仍然十分清醒,可以喝少量的水和西瓜汁。次日,我们继续为奶奶输液治疗,她身体情况逐渐好转。到15日,奶奶身体基本康复,拒绝输液并要求进食,但一向喜欢吃热饭的她,却要吃凉饭、喝凉水,我们只好照办。当天上午,奶奶大量排便,呈喷涌状,类似排便现象此后每天一次。16日凌晨,奶奶又大量咳痰,历时 3个小时。晚上,奶奶开始用凉水漱口,整整持续24小时。19日上午,奶奶让我们用凉水为她擦身,深夜,奶奶安排我们护送她回到北京我父亲杨守德家中(中国农机院1号宿舍楼――笔者注)。到京后,奶奶不再进食,每天只喝少量凉开水。24日晚上,神志非常清醒的奶奶自己拔掉输氧管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它了”,随后安祥地合上双眼,停止了呼吸。经当地和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检查,诊断为“老人已经死亡”。
但是,奶奶停止呼吸24小时内,身体未出现任何僵硬现象,体温一直没有下降,24小时后才逐渐降至室温(约22℃),但肢体仍然柔软如常。29日夜,奶奶指尖颜色变红,手背和胳臂表皮内开始出现红色液体。12月1日,奶奶身体开始慢慢充气,一天后全身呈气囊状,弹性很好。2日晚,奶奶身体表皮部分破损,并开始渗出大量无异味的血红色液体,直到25日,这些液体基本渗完,奶奶身体恢复原状。93年元旦后,奶奶身体表面开始排出油性渗出物,6个月后渗出物量逐渐减少,至今尚未停止。
鉴于奶奶停止呼吸前后身体的异常变化,加之她在停止呼吸前几天曾说过:“我的事……最后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经过努力,把奶奶身体保留了下来,并详细观察记录了有关情况。93年4月以后,我们几次改换奶奶的安置地点,直到7月5日,经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在香河县委和县政府的帮助下,奶奶又回到了香河,安睡在她晚年执意留下的两间半故居中。
普通的农村妇女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周凤臣老人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妇女,于1905年11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东北街,由姑母抚养长大。1924年,嫁与淑阳镇胡庄村杨世杰为妻,生有二儿五女,一直过着清贫俭朴的农家生活。1976年9月,她到北京其长子杨守德家中居住,抚养孙儿。与不少农村老太太一样,她也烧香敬神。38岁一场大病后,她开始戒荤食素,长达50年。晚年她虽然身体羸弱,但头脑清楚,耳聪目明。
她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大女儿、大儿媳、丈夫、二女儿相继因病先她而去,自己多次疾病缠身。“文革”中她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尽屈辱。面对这一切,她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一颗平和之心泰然处之。她家教严谨、教子有方,她的长子是新中国第一批应征入伍的义务兵,孙儿中杨学强、杨学顺考取了高等军事院校成为现役军官,杨学良也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特别是她在停止呼吸前的十多天里,毫不留情地批评晚辈的缺点错误,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做人之道,使后人终生难忘。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用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救治过许多病人,使一些人起死回生,令乡亲们至今仍感念不已。
她从小受东方传统美德的熏陶,终生恪守自己的五条“做人准则”:一、走到天边口要对着心,心眼儿要放在正地方;二、遇事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光想着自己;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四、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不要看得太重;五、一个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朴素的五句话,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专家们各抒己见
笔者进一步了解到,五年多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到老人故居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人体科学、医学、生物学、东方传统文化等多个视角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人体科学专家最早涉足对老人的保护和研究工作。1993年9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专家在对老人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后的报告中称:“人类遗体的长期保存一般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对特殊人物的遗体进行各种现代医学防腐处理后保存;二是对遗体进行长期冰冻保存;三是在沙漠或金字塔等特殊条件下形成木乃伊;四是宗教徒修炼到高层次以后封缸塔葬或人工处理形成‘肉身’。周凤臣老人不同于上述四种情况,她始终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家人目睹了其身体的整个变化过程。”报告认为:老人遗体“经过盛夏高温高湿的严峻考验,情况依然完好,属国内外罕见”。这一现象“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例,为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身我调控奥秘,确定了罕见的事实,必将在当代人体科学研究领域引起震动和反响。”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前理事长张震寰将军,生前对此事非常关注,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对如何做好老人保护、研究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他强调指出:“对周凤臣老人身体变化过程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密切相关,此项研究也将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反响。”
医学、生物学专家对老人现象的见解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可以解释,更多的认为需要深入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局长徐静博士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专家刘彤华教授,1993年6月考察后认为:老人临终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吐下泻”、“咳痰”、“体表排液”等,导致身体大量脱水;老人辞世后被置于暖气边,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躯体内水份蒸发,二者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快速失水,似木乃伊,暂不腐坏是可以解释的。河北医科大学丛斌教授也持近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干燥通风的环境是老人遗体不腐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环境湿度增大,老人的遗体还会腐烂。
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守良和蔡益鹏考察后认为,老人躯体在自然状况下不腐的现象值得研究,需要科学地进行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存至今,因为在躯体保存上甚感困难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庄祥昌教授考察后认为: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干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就不行。至今未发现对老人身体进行过特殊的药物处理,这个现象需要解释。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说:“老人的遗体确实与木乃伊不一样,需要解释的就是老人的内脏如何能在常温下保存至今?”
1997年11月15日,武警总医院的专家在对老人进行了全面体表检查和心电图测试后认为:一、老人的死亡过程与常人不同,逝世五年遗体未加任何处理,在自然状态下仍处于干燥状态,这个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二、希望继续保存好遗体,供长期研究之用;三、每年系统进行医学观察1-2次,建立记录档案。有条件时做进一步的仪器测定和做组织学、细胞学以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四、为拓展研究成果,建议组织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不定期地进行交流。1998年4月,武警后勤部卫生部邀请国内权威医学专家,探讨老人现象。专家认为:老人遗体不腐的演化过程非常奇特,家人通过观察取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宝贵资料,填补了人体死亡之后身体变化的某些空白,这对于研究诸如“尸蜡”的成因等医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生命科学角度,中国科学院牛实为教授认为:人作为宇宙和地球极端苛刻选择出的“万灵之长”,原本具有许多包含自我调控在内的强大功能,但由于后天“能量”的耗散,致使这些功能被大大削弱。香河老人以极小的“物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她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要认真研究。
也有一些学者从东方传统文化角度,对周凤臣老人现象的奥秘和内涵进行了发掘探索。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陆锦川教授认为:肉身不腐,自古分“圣”“凡”两类。圣,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金琼玉身”;凡,就是“木乃伊”。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其成因完全不同:“凡”体不腐的致因是特殊的环境条件或人为的加工处理,而“圣”体不腐则是自然形成的。“圣”“凡”两者间可以从颜色、气味、存放等三个方面来鉴别。周凤臣老人身体如玉石玛瑙,身上有“奇香”,没有人为处置,与一般的“凡”体有本质差别,很象佛家的“金刚琉璃体”、道家的“紫金琼玉身”。他特别强调:我国历史上留下的“肉身”,都是以宗教形式出现的,香河老人这样一个很平常的农村妇女,没有远离凡尘归入宗教,而是生活于现代社会,能够留下真身,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她的价值就不同凡响,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平常心就是道。香河老人“肉身”的存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说明我们人类自身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李之楠秘书长认为:老人生前行善、信佛、茹素、吃苦及所在环境,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它验证了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北京大学哲学系强昱博士说:老人的生命奇迹,是传统文化历史价值的再现,也是东方美德的典范。她平凡而又极不普通的人生告诫我们,只有做一个符合时代道德要求和价值规范的人,才能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自觉人生。
佛教界人士对老人“肉身”存世,也十分关注。1993年4月,北京广化寺怡学法师考察老人后,在给老人家人的信中写道:老人临终“极言家人积德行善,孝亲尊老,可乃社会公德,实为难得,……必能教育和感化有缘人,达到治理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1996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阿嘉·洛桑图旦,专程到老人故居了解情况,并欣然为老人题字“功德圆满”。
待解的人体之谜
无论香河老人的“不朽之身”是生命的奇观还是人体之谜,其对于科学尤其是对医学研究的重大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冯理达教授认为:“凤臣老人生前生后留给世界科学的宝物,是我们急需大力研究的,也是需要抓住机遇,埋头苦干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宋孔智教授说:香河老人现象的事实,其意义“比社会上特异功能现象的意义还要重大,说明新科学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在络绎不绝的来访者中,有人盛赞老人“身心千古”,有人表示对此“难以置信”,但对老人的“做人准则”,大家都认为:“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撼人心灵。”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说:“香河老人的‘不朽之身’是中国文化的又一瑰宝。”
笔者看到,在老人故居院内东侧已建成了一个展室,内有图文介绍,能容纳三十人同时参观。随着 “天下第一城”(距老人故居仅10公里)的开放和老人事情的传播,来访者日趋增多,使这里显得狭小、拥挤。而香河老人依然身处陋室,一床旧被,一身布衣。问及家人今后的打算,杨学强说:“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科学考察和研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修建一个正式展馆,以展示奶奶的生平德迹和科学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奶奶。”
一位来访者说“我见到了不可思义的事实”,而这个事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之交,精神的空虚、追求的迷茫、道德的滑坡,引起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人生价值的追诘、生命真谛的探索。周凤臣老人一生历尽坎坷,行善积德,心地仁厚,严谨做人,贫困艰辛不移其志,厄运磨难不改初衷,以一病弱之躯竟得以成就辉煌的生命奇迹,给后人留下一个回味不尽的人体之谜。人们期待着对这一罕见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