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之十
香河老人与吕纯阳的《百字明》
吕纯阳即吕洞宾,道家八仙之一,在八仙中名声最响,号称吕祖。北宋以来,民间关于吕洞宾的传说很多。吕祖留下《谷神歌》,《百字明》等修行著作。《百字明》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祖在这里讲的是道家“内养”的修行功夫,我们只说其中最根本的一句。
1)“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这里的真常,当指大道的道、不可言说的道。在以道应于万物过程中,注意不要被世间事物所迷、所转。
修行就两条大路,一条修功德,去一切恶,行一切善,体现慈悲救世精神;另一条修智慧。功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按《维摩诘所说经》是八个字“功德智慧,以修其心”。
香河老人以做好事、做好人积功累德,以修良心而开发智慧,来践行二者的,时时、处处、事事心对口、口对心,活在世间、而清明于世间。
2)“心能转物”
与“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相对应,佛家强调:功德智慧成就的标志,是心能转物。比如,若做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色身气脉自然转变,立竿见影,就是这个道理。有多少修行功夫,色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不修行,心就不能转物,就不能把凡胎转成肉身。香河老人的肉身是修行功德智慧的结果。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但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所以人要多加反省,好好修行,才能归于正道。
老人的乡亲说,老人特慈善。老人是有志向的人,慈悲、自觉而有毅力,上进心极强,见着别人的“好”就照着做。能向白庙的道士学医道,已经难能可贵;把听到的王二奶奶的故事转成自己实实在在的“修好”,已非同凡响。香河老人在人世一生,做人处事,止恶行善,一直修心,以保持那个如如不动、万古不变的良心。本着良心应物处世,而又不使自己迷失在世俗纷繁的事务里。因为心能转物,转凡胎成肉身,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能把全部的生活转成“咱就是修好”的修行,这“心能转物”的功夫,更是佛祖教导的精华了。
反观我们自己,在观察世间事物时,连“业力”这根本因素一点都见不到,发点善愿都不大有决心,不明自己和芸芸众生因果循环的境况和原因,迷失在假象里而不自知,更不能随时检查悔改自己的过错,以这样的糊涂心应物,只能是迷中的凡夫俗子,实在可怜!
赞曰:
真常应物须不迷,从来做到百无一。
转得事事都修好,凡人成圣不足奇。
作者何训教授
阅读原文:
《修好》—— 我读香河老人之十 香河老人与吕纯阳的《百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