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动态 各界反应 图片资料 相关报道 专家评论 老人生平 相关专题 老人论坛 English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站内搜索:
  香河老人故居简介 12-15  
  香河老人展室展板照片 12-15  
  香河老人展室资料 12-14  
  故居行车路线与联系方法 12-14  
  论坛开通 10-07  
周凤臣老人简介(English) 23950  
香河老人全身舍利及生平简介 17064  
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11060  
媒体对香河老人早期新闻报道 11004  
“香河老人专题网”联系方法 10799  
肉身存世,五载不朽(1997.11) 10736  
“1995香河研讨会”专家发言 9781  
“2017香河研讨会”交流文集 8964  
发表日期:2018年12月13日   出处:何训      已经有3036位读者读过此文

新书连载:《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之五

 

 

《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之五

为什么在人伦关系的修行中也可能见性?

人伦有五种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儒家处理这五种关系总的原则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是人伦五常。

现在没有君臣关系,但还有干部之间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等,名称改变后仍可以沿用这五种人际关系。因为这五种关系是我们社会的核心,因而才有“常在”的理由。

有人说,各种人际关系中,做个好孩子、好爸妈、好媳妇、好丈夫、好奶奶、好公婆、好爷爷、好姥爷、好邻里、好同事、好领导等,顶多也就是当个好人而已,连圣人都达不到,怎么能以这点小德行证得大道呢?

不能简单这样讲。这要看在人际关系中修的到底是什么和修行程度的浅深而定。

 

一、“心物一元”

老子学问的核心是道和德,这是中国从上古文化延续下来至少五千多年来的传统。道与德,道是讲体,德是讲用。后来所讲的“仁义”,是道德的支流。上古的时候,也有“仁”和“义”这些名称。但是,上古最重视的是“道”与“德”,“仁义”是“道德”的一种应用。

我们现在一提中国传统文化,就提到孔孟之道,其实孔孟之道是个很小的范围。老子讲的“道”的精神,是渗透在每一家学术里面的,尤其它包含了宗教、哲学、科学。诸子百家,一切传统文化统统在“道”里面。

古代讲道家,是“黄老”并称。“黄”指黄帝,“黄帝”其实是代表上古文化的总汇。“老”指老子,“黄老”就是从黄帝到老子这个范围形成的原始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道”。儒家的孔孟之道是从这里面分衍出来的子系统。

老子首先提出形而上的本体——道。形而下的一切,都是“道”的用——德。《道德经》讲的是“心物一元”。所以明白了《道德经》,明白了心物一元,就会知道修德与证道,本来一致。但为了叙述方便,还有修行程度的深浅,所以还是单用“道”与“德”来解释。

如果站在“心物一元”的高度来统领人际关系中的修行,将是另一番风景。

可见,民间所流传的观念,很多都是从道家老庄观念变化而来,是从“心物一元”文化演变下来的。这一点,我们在解读香河老人的时候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谈香河老人“修好”,做人和修良心是一体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老人常说“咱就是修好”,一句简单明了的“修好”,里面修心与做人、道与德都在其中了。老人是在日常的人伦关系中修“心物一元”大道,高屋建瓴,气概非凡。这种“修好”与社会上的道德观念不同,与做善事甚至慈善事业不同,与孔孟之道也有差别,不能以社会的做好事等慈善观念、道德观念和孔孟之道去圈限香河老人的“修好”,抹煞其广大而深刻的内涵、牺牲其中的慈悲和智慧这两个核心,剔除其中离苦得乐、解放生命、升华生命的根本内容,从而将老人的“修好”完全曲解。

所以,我们不要被不同文化中的名词所障碍,要知道这些名词后面的真实义,抓住实质的内容,才算了解了这些文化。

道之玄妙,在于无处不在。人们喜好追求高大上,忽略道在平常处、在低下处、在人际关系处。如果能够在平常处、低下处、人际关系处去“格物”,“至知”其中的道,就是实际的修行。人伦关系,各有其道,只要从自身上下手,抱住各自的本分行事,实实在在,无己成人成物而己成,精诚所至,就能身空无我,心空无欲,如此,必能性空自明。可惜的是,有文化的瞧不起没有文化的,说他不懂道理;没有文化的瞧不起有文化的,说他虽然认识道理却不去实行。都在挑别人的不是,不在自己的本分上下功夫,如此怎能不把道走歪呢!

 

二、“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书经》载,舜帝对禹王说: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里的心有两重意义,发于物欲意味人心,人心易私、难公,故危。发于天理意味道心,道心易昧、难明,故微。唯有精诚内省,守之以一,使道心为主,人心听命而无过与不及的错误,才能坚执中道,开显大智。也就是返回自性,得道(参见牛实为教授《人性与生死的秘密》)

所以,能否由所谓的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五常)的处理中,做好人,做到明心见性的地步,完全看是否“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了。如果能做到极致,止于至善,修得了天地之大德,则得到了明心见性的钥匙,从此就能打开道的大门。

平民百姓的生活,深处人伦关系中,这是人最经常的活动范围,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修行,应该是最有效的修行、最切实际的修行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人而不在人的活动中觉悟,却妄想到世外的什么地方去(其实也根本去不了)觉悟,就像到处找带犄角的兔子一样枉费心机,怎么可能觉悟呢!

所以,平民百姓能于日常生产和生活细行小事中,起心动念处,严格律己,谨慎行持,清净六根,惟精惟一,始终如一修德证道,是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结语

香河老人肯向人际关系中追究大道,在自己的本分上下功夫,唯诚唯精,贯之以一,难能可贵。

 

赞曰:

道德体用相辅成,心物一元理澄明。

肯向人际究大道,惟精惟一允厥中。

 

 

 

阅读原文:

《修好》—— 我读香河老人之五    为什么在人伦关系的修行中也可能见性?

 

 


 


 

 


百度搜索 百度地图 百度香河 微信公众号 香河老人故居 老人故居导航 香河老人展室 河北天气 香河天气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香河周凤臣老人保护研究学会 2020-2030  地址: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 邮编:065400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2349号   联系人:程  霆  联系电话:13366711012  电子信箱:bjchengting@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