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何训、(中)刘董事长、(右一)张瑞清
香河老人长孙杨学强与何训老师接待日月峡万里行生命探索之旅队员
何训老师在香河老人故居为万里行队员介绍老人事迹
何训老师应邀为万里行队员介绍香河老人事迹
日月峡万里行考察团成员与杨学强夫妇、何训、张瑞清等合影留念
日月峡义工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各位在刘老师带领下,在日月峡森林瑜伽事业中,贡献良多,修持有成,今天来瞻礼香河肉身,有机会向大家学习和交流,很高兴。香河老人是成人成己成万物做人的道德楷模,是自觉完善生命升华生命精神的文明典范。下面汇报我解读香河老人的想法和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汇报两点,一关于我读香河老人,主要讲自己要努力达到解读所需的要求 二,举例说明,我是在学习老人和学习传统经典的过程中,来解读老人的智慧人生的。
一、关于我读香河老人
1 向第一个综合解读老人的杨传山学习。
我与杨传山当年一起考察香河老人。解读香河老人,是杨传山走在了前面,1995.7写出了香河肉身——周凤臣老人生平与德绩。其对老人智慧人生的理解,他的表达能力和文采,都令人受益匪浅,这个小册子流传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仍广为传颂,可谓功德无量。只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暂时未能继续。后来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来解读老人,虽然是勉强充数,写点随笔之类的东西,但也愿竭力读出香河老人“修好”的真实,以尽利己、利他和利及社会的绵薄之力。每解读一点,都是对我的一个推动,拿出来,以抛砖引玉。
2 创造解读香河老人的自身条件
相夫教子种庄稼,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心修好半世纪,成就肉身惊天下。
香河老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在社会、在自然环境中觉悟的,叫独觉还是缘觉我不知道,反正是觉了。所以解读也应该在香河老人的生活中,在社会中,在自然的环境中来解读香河老人这部写在生命中的无字书。
这就要求解读者有修持的切身体验,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才能去认识它,认识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但自己的修为很不相应、智慧不足,就需要架梯子搭板凳尽量往上够,借助别人的智慧尽可能达到香河老人的实际,这梯子板凳就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传统文化不是与科学对立的而是一致的,所以,还要依据科学,尤其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前沿的知识。二十多年来我努力向这三个目标(站在现代科学的前沿,了解传统文化知其精华,加上对正法修持的切实体验)前进,去尽量接近解读者的必备条件。
我以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解读香河老人。为什么?因为不借助传统文化,了解不到香河老人的实际。
什么是传统文化?我理解,圣人、古人、老人,凡是有智慧者,悟出宇宙人生真相,传之于口口,统之于文字,化之于风习,不管有文字无文字,都叫传统文化。香河老人的言行,符合属于口口相传的,是无文字的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文化又名或实质,是传统的宇宙人生的智慧。解读香河老人,说到底是以宇宙人生的智慧解读老人的智慧人生。
3 发个愿:竭力读出香河老人“修好”的真实,以尽利己、利他和利及社会的绵薄之力。
发这个愿,是受香河老人修好愿力的感染。
写到老人修好的缘起时,感受到老人那么真诚发了终生修好的大愿,触动很大,"诚明"的身行可谓是老人的真传。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笔者也不知念了多少遍,但是,具体落实的有多少呢?于是,解读香河老人也促使自己下定一个决心,发下这誓愿:竭力读出香河老人“修好”的真实,尽利己、利他和利及社会的绵薄之力。
写这个解读时,倍感对老人了解的肤浅、文字表达能力的欠缺和修为的不相应,不能达香河老人实际于万一,不能贡献中华精神文明于点滴,非常惭愧。所以,若无解读老人的决心,就不能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战胜遇到的困难、解读不出香河老人的智慧人生。
既然立下誓愿,说什么也要去满愿,尽量如实地读出来香河老人生命的真实,完成自己的责任。在把握住忠于香河老人生命事实、符合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个原则下,不偏离,边写、边学、边悟,写写停停,下了不少笨功夫,就这样坚持写下来了。尽管空洞平淡、粗糙浅陋甚至错误百出,也在所不辞。
受刘老师无相度生的鼓舞
常常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这时想想那些勇猛精进的榜样,特别是想到刘老师,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获得力量和启迪。
刘老师为了森林瑜伽事业,这么多年来一心要为修行人建立良好的修行场所,日月峡瑜伽客接待中心一下盖了上万米。筹款施工之艰难自不必说。今年下大雨,工地淹水刘老师连夜上山指挥抢险挖沟排水,保住了大楼不受山洪之害。老师眼睛进了很多沙粒,事后取出三十几粒,听到这消息时感动落泪。看到刘老师《仲秋禅悟》:亭亭玉立迎黄叶,春夏秋冬转头空,空即是色色亦空,大道无为如是观。知道老师弘扬森林瑜伽,色即空,空即色,为无为,舍生忘死度人,又是一年,更是令我深受触动。如金刚经所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老师这无相度生的身行,活现了这段金刚经的真义。于是写下读《仲秋禅悟》有感:红黄落叶黑土中,春夏秋冬色不同。山水被愿峡日月,戊戌着意志义工。瑜伽新刹筑血汗,众生有情炼佛诚。无相度生行如是,举头天心性月明。想到这里,就又鼓起勇气,继续解读下去。
香河老人诚心修好的誓愿,刘老师无相度生的身行,感动、激励着我,坚定了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竭力读出香河老人的真实,尽利己、利他和利及社会的绵薄之力的决心,于是克服困难将解读进行下去。
二、解读促修学 修学促解读 在修学中解读
香河老人不是一般的做好事,做善事,而是在修好的过程中成就了智慧和慈悲。她的一生是修好的一生,是智慧、慈悲的一生。只是,我们能不能认得,能不能解读出来而已。所以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的觉悟,增加自己的智慧,才能认宝、识宝、读懂香河老人。香河老人的智慧人生,给我提供了榜样和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是在学老人中解读,在解读中学修的。举两个例子说说。
1 学习老人从身边做起,解读老人无住布施。
香河老人为村民治病办事,与巫、医都不同。医术高超,比如药王的鬼门十三针,祝由科这样的中医奇门,再就是知人到没到寿,说一搭眼就知道等。除此之外,老人看病一个是从来不收钱不收物品。再一个是,治好了病,她自己对别人也从来不说,帮助村民办事,办过就过去了,不再提起。第三,她从来不以给人看过病,救过急,救过命,对人有过大恩而自居、自傲,总是那么谦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世无争。心就是那么平静,不起一丝波澜。香河老人如此对村民、邻里,无我做奉献。
老人的这些身行怎么读?能读得懂、读得出老人的实际吗?
金刚经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又说: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当我静静地体会金刚经的这段话,当我细细用心感受香河老人的身行,对比一下,就猛然发现,香河老人做的,没有能布施的(我),没有受布施的人(乡邻),也没有所布施的内容(除了给乡亲治病、办事,解除痛苦,老人修好的身体力行,布施了做好人修良心的法),没有这三种相,是“三轮体空”的布施,香河老人做的不正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的布施吗!,
香河老人没有读过金刚经,但她的身行,就是这段金刚经的活灵活现,而金刚经的这段文义,就是香河老人上述身行的最精辟的概括。
老人发誓终生修好,从老人的修好里面,我们读出了无住布施的佛经内涵。
但是,如果不能体会到金刚经无相度生、无住布施、无住生心的要义,就认不出老人如金刚经所言的身行实际高度,解读不出老人如金刚经描绘的智慧。然而,能体会金刚经无相度生、无住布施、无住生心的要义,对我这样的钝根人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需要用心去领悟才行,钝也好渐也好顿也好,只要能悟,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
解读过程中,边解读边审查自己所做过的事,里面好事也没有多少件,错事倒是很多,非常吃惊、惭愧加恐慌,更别说离三轮体空无住相布施距离有多远了,真是自愧形秽!
所以还是回过头来,从香河老人说的修好,做好事,做好人,修良心,一点点地做起。
在家里作为丈夫、父亲、爷爷,一举一动都要检点,把心放在正地方,做出样子,留下正能量。在外要当好行人,当好顾客,在群里当好群友,……(比如:走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遇到问路的认真告诉明白,自己不清楚的用高德地图帮助查找,说话和气,说实话,知道的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看见扔在人行道的共享单车把它扶起来,放到不碍走路的地方,坐公交车时人家给你让座,能推让尽量推让,上下班的年轻人也是很辛苦的,推让不了的真心谢谢人家。笑着说话大家都高兴。在饭店吃饭不要浪费,吃不了的打包回来)。像香河老人说的常常倒自己的过,翻出良心。一次在灵光寺地藏殿法源和尚(文革期间,周总理将法源和尚送到灵光寺,那时只有一塔一灯一僧)像前忏悔,一次在许愿台忏悔,一次在灵光塔饶塔时忏悔,只要诚心悔过都能得到很大加持。实行就会知道,哪管是做到说话和气这一条,也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净心功夫的。从平时生活的小事上,起心动念的这些地方做起,都是断习气、改性格、变气质的自家本分事,功夫就在这里,要在这里修出良心。
这样做,加上加紧对佛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修习,在这两方面的交融下,觉得有了长进,自然形成了在修学中解读、在解读中学修的解读香河老人的方法。
2 敦促自己不住是非非我而改过,解读香河老人若水居下而无争。
老人说,“啥事不争,甭争个理。争出来管啥用呢?多一句少一句,你不还是那样的你吗”!“没人把那怂人拽过来就揍,啥事你就怂着点”。“吃亏常在,能忍自安”。老人做的是: 从不与人争、不与人吵,什么事也都不争辩,总像是处在‘弱势’的地位 ”。
身在普通百姓中,已经是再普通不过了,而又认怂、弱势、吃亏、忍,所居更是众人厌恶的下处了。能甘愿在这种地位中修好,“所以动心忍性”,是为修德以证大道。老人居于良心之地,心静如水谁都不知她的浅深,待人仁爱、善良、宽厚,说实话,以德报怨,真心待人,善于利用自己所长为乡亲去病离苦,德被乡里,不表白,与人无争,自觉修好,自然修好,“她的‘好’太多了,找不到她的不好”,能时时找自个儿的不是,倒过,翻出良心,虽不为政但善于齐家,利于村民邻里,……,所以乡邻没能找到她的过失。
老人的这些身行如何解读?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所谓的低下之处,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最接近于“道”,是上等的善。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真诚、友爱、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管辖之地治理好,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没有怨咎)。
当我静静用心体会香河老人的言行与《道德经》的这段经文,将两者联系到一块,立刻看到,香河老人的言行不就是活脱脱的道德经第八章的解说吗!而道德经第八章的经文,不就是对香河老人上述身行的最精辟的概括吗!香河老人离道有多远,不是昭然而明了吗!
但是,世人颠倒,像水一样洗净了别人、贡献于万物而甘居于低下处的人,在私欲盖住了眼睛的人世中,被多少人嘲笑为怂、傻、愚蠢、可卑,此正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情况。也有的人一时认为这样若水的人挺好,照着做也是应该的,但却做过了一段就忘掉,不当一回事、不做了,此正“中士闻道若存若亡”的情况。至于听到上述经文,立即能相信而勤奋实行,这“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人,则是很少见的了。这样的上士也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思维和抉择,需要勤而行之的实践,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才能达到老子“辩正之法”(不是辩证法!)的境界。
感谢在解读老人的学习中,促使我认真学修《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使我能对这些精华从无知到略有所知。
对比自己,之所以心不能平静,其中一点,多在,凡事都要争个理,见了所谓的不合理,就心动,就不平,甚至转发一些帖子把不平传给别人。我们在轮回当中,思想都在这轮回里面。我们观察问题基本看不到业力的因素,所以用世间的理由判断是非,就达不到真相,被世间是非的假象所迷惑,还是处在轮回之中,住于虚假是非之上,心自然就不能平静了。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因此,解读香河老人,不能以我们认为的世间道理来评判,而必须以传统文化的经典精华来对照。要时时检讨、忏悔、改正自己的过错,像老人说的那样,翻出良心来。
解读香河老人,促使我时时反省自己,改错修心,反过来,改错修心又促进了我对老人的解读。就这样,一条腿是学老人,改过修良心,在断习气、改性格、变气质的自家本分事下功夫。另一条腿,学修传统的经典,仔细观察、思维、抉择,在体悟其精华上下功夫。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看清楚,老人的身行就是这些经典的生动再现,而这些经典正是老人身行的最精辟的解释。
对我这样悟性差的人,回想起来,就是这样不紧不慢靠功夫磨,磨出来这个《修好——我读香河老人》。之所以通过以上两例来汇报,是因为书里面没有写到这两点解读,这两点是写现在这个汇报前刚解读出来的,正好以此来汇报,说明我是怎样来解读老人的。
《修好——我读香河老人》 只是初步的解读,是讨论稿、征求意见稿、抛砖引玉的稿。究竟该如何解读香河老人这无字的书,我提供了以上自己的一点浅见,供参考。解读刚刚开始,并将继续。解读错的,一定有,甚至很多,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让我们在共同解读香河老人“修好”的真实中,尽到利己、利他及利于社会的各自力量。谢谢!
何 训
2018年12月3日
阅读原文:
《我读香河老人》的汇报——迎接日月峡万里行考察团瞻礼香河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