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与现状(下)
2011-02-11 09:54:42 书摘
9月12日起,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张任恩、刘国诠、丁向东等同志来到人民大会堂,负责监测棺内的气体,预报遗体有无腐败物质产生,遗体的防腐是否彻底等,每天都有报表,及时向遗体保护专家们提供可靠的数据。监测结果表明:棺内条件完全符合遗体保护的要求。
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党和国家领导人继续参加吊唁和守灵。中间休息的时候,叶剑英副主席到了福建厅,他一见到汪东兴就说:“一方面我来看看你,一方面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又说:“自9月9日以来,你是日夜操劳,没有很好地休息过,可不能把身体搞垮哟!很多事情还等着我们去做呢!”
汪东兴对叶剑英说:“事情的确多得很,瞻仰毛主席遗容还在进行。全国要求来京参加吊唁治丧的人民的来信来电像雪片一样。追悼大会正在抓紧准备。遗体保护问题专家们正在研究。去越南取经的专家尚未回来,预计遗体保存的问题可以解决,请叶帅放心。”
9月13日,党中央成立了以华国锋为组长的“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担任办公室主任。它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具有权威性的办事机构,凡属有关毛主席遗体保护和纪念堂建设的决策性意见,都从这里产生;一切组织措施和工作落实的“命令”,都从这里发出。
办公室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9号。鉴于当时凡属涉及毛主席后事的任务都须高度保密,为对外联系方便,办公室对外名称叫“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简称“九办”。实际上国务院并没有第七、第八办公室,之所以定为“九办”,可能与毛泽东9月9日逝世有关。
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的第3次会议,是听取赴越南考查小组的汇报。那是毛主席病逝后,征得越南党和政府的同意,我国派出了以北京医院院长林均才为团长的6人代表团,赴越了解和学习胡志明遗体的保存情况。林均才同志在抗法战争时期,曾经聘任过我国驻越南的卫生顾问。不巧,他们未能看见胡志明的遗体。虽然据越方解释说,是因为正在一年一度的大修整而不能参观,但是联系到当时越南党和政府的亲苏反华态度,其背后的原因可想而知。
吊唁活动持续到17日,首都先后有30多万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各族各界群众和党政机关干部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伟大领袖,瞻仰遗容,寄托自己的哀思。
经过十几年努力,现在宣布“完全可以万无一失地长期保护下去”
1977年8月,毛主席纪念堂已经落成,水晶棺也移入瞻仰厅,在各种专用设备的试运行均已达到满意效果后,中共中央决定将把毛主席遗体移入纪念堂。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对于如此重大的举动,必须准备相应的一套万全措施。
领导和专家们经过慎重研究,确定了万无一失的转移方案。谷牧、顾明于8月16日向中央写了正式报告,提出“要抓紧抓细,一丝不苟,确保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而在此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地进行着。
以生产“解放牌”卡车和“红旗牌”轿车而闻名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已用半年时间,把一辆红旗牌轿车改装成遗体运输车。遗体运输车车身为黑色,长6.08米,宽2.99米,高1.65米。根据保温要求,车内分前后两室:后室装有制冷设备,用来安放金属棺;前室可乘坐3到4人,装有温控装置。
中央警卫局毛维忠副局长亲自带领中央警卫团的司机察勘运输路线。司机在这条路线上也经过了反复演练,对于整个路线,包括它的每一个转弯处,乃至马路上每一处不平的地方,都摸得一清二楚。
整个遗体转移工作,由黄树则、林均才、吴阶平、李志绥、徐静、毛维忠同志负责。参加遗体转移的还有吴蔚然、谭曾鲁、陈遥良、王植南、陈克挂、张任恩、丁向东,以及中央警卫团的陈长江、王祖培等人。
1977年8月20日凌晨1时40分,运载毛主席遗体的车辆从“769”出发,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司机聚精会神地驾驶着车辆,穿过每一处不平的路面,平稳地驶向毛主席纪念堂。整个转移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毛主席遗体移进纪念堂后,经过短暂的适应性处理,于当天上午11时升入瞻仰厅水晶棺瞻仰的位置。
从此,大本营设在二里沟新疆驻京办事处的卫生保护组,胜利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几十名专家奋战一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实现--毛主席遗体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中,让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地永远瞻仰。而党和人民也将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功勋。
毛主席纪念堂组建管理机构时,正式设立了卫生保护室。这是直接从事遗体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虽然卫生保护室的行政管理属纪念堂管理局,但它所从事的遗体保护任务,却直接向中央领导小组负责。
这个室的工作人员由遗体保护专家和卫生技术人员组成。已是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的徐静兼任该室主任,张任恩、张炳常、谭曾鲁教授均为副主任,该室工作人员则有陈克铨、孟洪德、刘国诠、丁向东、江焕波、魏建议、吴全生、张连业、张华等。
徐静博士自从领受毛主席遗体保护任务后,便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全部的爱和绝对的忠诚,都投入到了这一神圣使命之中。她先后担任过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共16年。直到1993年5月,身为全国人大常委的徐静虽然从局长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仍然担任着纪念堂管理局的特邀顾问。用她本人的话说:她是毛主席纪念堂的人,她的心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纪念堂,离不开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
而纪念堂卫生保护室的所有同志也都像徐静一样,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遗体保护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不允许半点疏忽和失误。当时负责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和纪念堂建设工程的谷牧同志,曾对他们讲过:
遗体保护是核心,前线在这里,必须要做好。这个任务不同寻常。如果说我们搞建筑工程,搞不好无非是多作几个方案。多画几张图纸,大不了推倒了重来,而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却不能这样,保护不好是挽回不了的,是不能“推倒重来”的。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盖那么大的纪念堂还有什么用?!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卫生保护室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们,在日常保护工作中都是慎之又慎。为此,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项措施都研究得极为详尽,每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对于应用到遗体保护上的措施,他们规定了“三不用”,即:未经科学实验不用,不是确有把握不用,未经领导批准不用。他们就是凭着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做到了“一丝不苟,万无一失”。
中央要求,要世世代代把毛主席遗体保存下去。他们的工作也将一代一代地接续下去……
多少年来,毛泽东遗体的保护情况,始终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直负责遗体保护工作的徐静,就曾收到过无数封人民群众的来信,询问这方面的情况,表达对于遗体保护的关切之情。
一些国际友好人士对此也很关心,有的还特意到毛主席纪念堂来,要亲眼看看遗体保护情况。国内外报刊杂志也不时从不同侧面报导过一些情况,个别的还不负责任地做出了负面报导,从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1983年12月,在毛主席诞辰90周年前夕,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博士向记者发表谈话,首次对外披露:毛主席遗体保存情况良好,已处于完全稳定状态。她还表示,一定不辜负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万无一失地保护好毛主席遗体,管理好纪念堂,并且欢迎广大人民群众前来瞻仰参观。
消息发表后,在城乡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群众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和敬仰,并且感谢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辽宁一群众在来信中写道:
我以极度兴奋的心情听完徐静同志讲话,一下打消了我许多不安的心情和疑虑,感到由衷的欣慰。我有一个终身不移的心愿,就是将来有机会去瞻仰毛主席遗容,以表达我这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心。当然,更要紧的是要遵照他老人家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工作。你们把毛主席纪念堂管理的那么好,真叫人感激,我感谢你们辛勤工作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1989年3月,徐静博士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传言和误解,再次对中国新闻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
毛主席逝世后的遗体防腐处理是及时的、科学的、可靠的,为长期保存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在的保存状况非常好。毛主席遗体的保护,除吸取了以往医学中有关尸体保存的经验外,还吸收和借鉴了西汉古尸的保存方法和研究成果。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尸出土后,周恩来总理曾调集全国许多学科的专家成立了研究小组,对属于中国文化一部分的西汉古尸保存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提取的棺液进行了科学的化验分析。西汉古尸之所以2,000多年保存完好,主要是深埋、低温、避光、避氧和采用许多中草药材。它的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毛主席遗体的保护上。当然,我们所采取的低温、避光、避氧等措施,是通过先进的现代化仪器仪表来实现的。这正是我们的独特之处。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毛主席遗体比过去“缩小”了、“变色”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遗体保护专家和卫生技术人员,对毛主席遗体的身长、体重经常进行精密的监测。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毛主席的遗体并未缩小,体重并末减少,颜色没有变化。但瞻仰者为什么会有那些感觉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的视觉差异引起的。遗体与宽阔的瞻仰厅的空间比例,瞻仰者与遗体的距离,立姿与卧姿的高度差异,容易使人产生“小”的感觉,实际上遗体的身长、体重并无变化。至于说到“变色”就更不准确了。人死后的肤色是无血色的灰暗色,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但是,毛主席遗体的面部颜色,是来源于灯光的效果,颜色黄一点、红一点都是通过特制的灯光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彩色配光整容”,并不是遗体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1990年10月,毛主席家乡湖南省委《共产党人》杂志社的两位编辑,专程到毛主席纪念堂采访,关切地询问毛主席遗体的保护情况。徐静局长为此撰写了《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一文,向哺育、造就一代伟人的湖南人民汇报。文章写道:
大家知道,1976年9月9日凌晨,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了,全国各族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在这极端严峻的形势下,我受命担负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要求做到长期保存,万无一失。这无疑是个非常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从毛主席逝世的第一天起,我和我的同事们就专心致志地为保护好毛主席遗体而努力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日夜守护在毛主席的身边。如今14个寒暑春秋已经过去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毛主席遗体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现在保存情况非常好,他的身高、体重、形态、肤色都没有变化,仍如他老人家临终时一样,还是那样亲切安详。这是可以向湖南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告慰的。
1993年,准备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位置上退下,但仍担任纪念堂管理局特邀顾问的徐静,再次就全国人民所关切的问题作出回应:
如今,17年过去了,我们再次郑重宣告:现在毛主席遗体保护得非常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完全可以万无一失地长期保护下去。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对毛主席遗体保护所采用的方法,是独特的、科学的、可靠的,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科学领域中--医学的、化学的、物理的多门类学科大协作的结晶,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对毛主席纪念堂非常关怀。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万里、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姚依林、宋平、王震、薄一波、胡乔木、谷牧、方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来毛主席纪念堂参加重要的纪念活功,检查指导工作,给予我们很多宝贵指示和支持。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嘱咐我们,一定要把毛主席遗体保护好,做到万无一失,这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团结、国家稳定的大事,是不能有任何差池的。中央书记处曾专门讨论毛主席纪念堂的工作。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胡乔木同志,生前多次来纪念堂检查指导工作,宏笔题词要求我们要“满腔热忱,勤勤恳恳,做好纪念堂管理工作”,热情鼓励我们说:“你们的工作是光荣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给了我们很大鼓舞和力量,激发了我们纪念堂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人们完全可以相信,我们毛主席纪念堂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不会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的。
(全文完)
阅读原文: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files/11022841/20110211/1637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