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动态 各界反应 图片资料 相关报道 专家评论 老人生平 相关专题 老人论坛 English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报道
站内搜索:
  香河老人故居简介 12-15  
  香河老人展室展板照片 12-15  
  香河老人展室资料 12-14  
  故居行车路线与联系方法 12-14  
  论坛开通 10-07  
周凤臣老人简介(English) 23950  
香河老人全身舍利及生平简介 17064  
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11060  
媒体对香河老人早期新闻报道 11004  
“香河老人专题网”联系方法 10799  
肉身存世,五载不朽(1997.11) 10736  
“1995香河研讨会”专家发言 9781  
“2017香河研讨会”交流文集 8964  
发表日期:2017年12月25日   出处:书摘      已经有4658位读者读过此文

揭秘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与现状(中)

 

 

揭秘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与现状(中)

 

 

2011-02-11 09:54:42 书摘  

 

 

    9时左右,张炳常也从平谷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离家数月的他顾不上回家,便直奔医科院院部而来。张炳常是1948年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才子。他一到,即根据多年的专业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经过商议,被确定为实施方案。

    还不到10点,徐静、张炳常、陈克铨携带药品、器械等已提前赶到中南海。

    华国锋、张春桥、姚文元、陈锡联等正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3位医学专家从未有见过这种场面,略感有些紧张。

    汪东兴让徐静谈一谈遗体保护的方案。徐静向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做了详细的汇报,讲述了方案的依据、效果和实施的方法。

    政治局委员们听后,又就遗体保存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询问:列宁遗体是怎么保存的?孙中山的遗体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为什么能保存2,000多年?世界上除了列宁、胡志明,还有哪一位领袖的遗体保存下来了?

    徐静等人根据平时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分别做了扼要的回答--

    徐静在苏读研究生期间,对列宁的遗体保存稍有一点耳闻:列宁逝世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当时科学还不够发达,开始竟没有人敢承担保存列宁遗体的任务。直到过了几天,哈尔科夫一位教授才鼓足勇气,将任务承担了下来。据说,对列宁遗体进行防腐处理,还不是一次完成的,防腐和陵墓建设也是逐年完成。

    孙中山的遗体,听老协和医院的专家们说过,是由于脸上长霉菌而无法保存下去了。张炳常曾参加过马王堆尸体的考查,马王堆女尸2,000多年保存完好,主要是在地下深埋,多层厚厚的棺和椁密封,形成了避光、避氧、低温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对尸体长期保存很有利。世界上除了列宁和胡志明外,还有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曾长期担任共产国际执行主席)的遗体被长期保存下来了。他们的保存方法如何?都是各自国家的机密,我们知之甚少。

    最后,张春桥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两个沙发之间走来走去,拿出一种“军师”的架式,不是提问,而是质问。他指着徐静的鼻子问:“你究竟有多大的把握?”这时徐静已经顾不得紧张了,她镇定下来,做了实事求是的回答:“我们3人都是医学院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教师,为了研究和教学的目的保存尸体和标本,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尸体标本都有,只求不腐烂,而皮肤颜色、面容、体态都不重视,这种保存我们是有把握的,经验也是丰富的。但主席遗体的保存大不相同了,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

    华国锋听完情况汇报后,说:“政治局刚刚开过会,为了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要长期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是党和人民对你们的重托。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汪东兴也说:“这是一件庄严的政治任务,你们一定要完成好,政治局和全国人民感谢你们。你们要考虑长期保存。现在是20世纪70年代,你们一定要有志气、有雄心,把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得比列宁的还要好。”

    最后,华国锋拍板说道:“就按你们的方案办。”

    人们担心“如果遗体保护不好,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遗体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很强,时间的稍许延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方案一经中央批准,徐静等人便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实施方案之中。

    首先是各项准备工作。他们先对毛主席卧室的卫生间进行了彻底的清洁消毒,然后配制药品和摆放器械,并将操作台摆放在房间的中央,便于站在四面操作。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已是中午。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陪同他们去吃午饭。但由于仍沉痛于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之中,此时他们一点食欲都没有,有的喝了两口汤,有的吃了两根豆芽菜,张炳常根本就没有动筷子。随后,3人便急促地赶回房间,对毛主席遗体实施防腐处理。

    由于工作是在主席住处进行,主席病重期间一直守候在旁的周光裕大夫因熟悉情况,便成为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徐静作为负责人,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镇静,用沉着的态度来影响大家。

    他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终于顺地完成了全部操作。这时时钟已指向了下午2点30分。

    9月9日下午做完防腐处理直至10日深夜,几位专家一直守候在遗体旁。他们仔细地观察着遗体的细微变化,如皮肤颜色,皮肤的韧性和弹性,关节的活动程度,眼睛和嘴的闭合情况,甚至颜面皮肤的纹理都一条一条的数过,并为长期保存做好了原始记录。

这时,张炳常向徐静提出建议:“你看要不要把北京医学院的谭曾鲁主任请来看看?”徐静会意地点了点头。她了解张炳常的想法:现有的3人都来自一个单位,这些经验、措施和方案毕竟是一家之见。多一个人多一家的经验,既可集思广义,也好给3人“壮壮胆”。

    谭曾鲁,195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54年曾在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攻读解剖学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副主任,参加过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研究工作。

    不到1个小时,谭曾鲁便赶到现场。其实,谭曾鲁上午9点就已经奉命赶到人民大会堂待命。只因当时工作杂乱,无人接应,这才姗姗来迟。他一赶到“202”,便以专家的眼光仔细审视,用手触摸,作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遗体防腐的处理情况满意,未提出任何异议。

    9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曾在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女尸时,研究女尸长存不腐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王鹏程也赶到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当日下午,工作人员重新量了主席遗体的尺寸,由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很快赶制出两套中山装,一套厚一点的深灰色,一套薄一点的浅灰色。经中央领导同志审定,给主席穿了浅灰色的那一套。理发师小周同志则为毛主席重新梳理好头发,北京医院病理科马燕龙技师为主席做了细致的化妆整容。

    当晚,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战士和一些首长在中南海“游泳池”,向主席遗体举行了告别仪式。整个过程中,江青始终没有露面。后来传“首长要来”,周围的气氛马上变得严肃、紧张起来。约两小时后,江青身着黑衣,面遮黑纱,出现在大家面前。她冷漠地与大家握过手,什么话也没讲,一滴眼泪也没掉。她在主席遗体旁摆着各种姿势,让摄影师杜修贤为她拍了照,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江青在毛泽东逝世前后的表现十分不合常理。9月2日,毛泽东病情恶化,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开始在他身边轮流值班看护。身为主席夫人的江青,对毛主席的病情却毫不关心。她不仅不守在主席身边,反而于9月3日乘专列跑到山西大寨摄影去了。

    9月5日,毛泽东病情笃重,处于病危状态。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非常着急,准备安排后事。晚间9点30分,中央紧急通知江青火速从大寨回京。江青却拖拖拉拉,直拖到9月7日才回到毛泽东身边。

    遗体防腐处理工作完成后,中共中央决定,从1976年9月11日至17日,毛主席遗体要移进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举行群众吊唁、瞻仰活动。

    9月11日凌晨3点20分,毛主席的灵车来了。华国锋、汪东兴等护送毛主席遗体走出中南海,来到人民大会堂。毛主席遗体被放在宽大的平担架上,由警卫战士抬着,缓缓走进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遗体在北大厅放定,专家们细心测定周围的温度、光照等。

    防腐小组的4位同志,也随着遗体转移到人民大会堂。

    9月11日上午10时许,吊唁活动正式开始。

    吊唁的第一天,由于临时使用的棺罩还未做好,主席遗体是敞放的。按照专家的要求,启动了大厅内全部的风冷设备。尽管室温已降到了15℃以下,厅内的人穿着大衣还觉得冷,但对保护遗体来说,这个温度却远不够低。

    室温过低,吊唁的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同志受不了;室温高了,对遗体保护又极为不利。这是一对矛盾。更要命的是,瞻仰人群每人都是一个散热体,军乐队又在现场演奏,铜管乐器中喷出的也是热气,再加上厅内的灯光热量,到最后恐怕连15℃也保持不住。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徐静等人急了。中央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的同志听了他们的意见后,立即决定撤去乐队,改为播放哀乐录音;控制厅内灯光总量,除了保留遗体顶上的那盏大灯外,其他的灯尽量少开。

    在人民大会堂吊唁期间,华国锋曾在大会堂福建厅多次召开会议,直接听取遗体保护情况的汇报。负责遗体保护的徐静参加了所有的会议。她回忆说:

    第二次会议,气氛就紧张起来,当我提到大厅内温度降不下来,不利于遗体保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时,话还未说完,张春桥、江青就出开了馊主意,要停止瞻仰、吊唁活动,改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等等。不知他们安着什么心?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势必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显然是不可取的。接着,谷牧、顾明等同志介绍了将进一步采取降温的措施,会议气氛才缓和一些。

    事后,谷牧副总理也说过这么一段话:“当时,'四人帮'破坏得很利害,他们不时地出难题,制造障碍,要是遗体真的保护不好,他们是要兴师问罪的。其实,兴师问罪倒是小事,如果搞不好,我们这些人怎么向下一代交代?”

当时,我的思想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这件事情办不好,或者在哪个环节上出了差错,让“四人帮”抓住,我岂不首先成了罪人。这且不说,当时参加遗体保护工作的,大部分是“文革”期间被打倒或靠边站的领导同志和专家权威,又将会株连他们,再次被打倒!

    而且当时把持卫生口的那位刘湘屏部长,特别爱制造紧张空气。她本人是外行,工作全靠黄树则副部长和吴阶平副院长,却经常当众训斥黄树则。有一天早晨,她匆匆来到人民大会堂,气喘吁吁地说:“我们的遗体保护技术,外边全知道了。你们说说是谁泄密了?不然的话,就是工业口那些'小修们'!”又有一天,她又突然征求大家意见说:“我们这个队伍老的太多,是否掺掺沙子?可否考虑把上海×××赤脚医生请来。”在场的同志无人理睬她。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看不懂这段文字。所谓的“小修们”,是“四人帮”一伙看着谁都不如他们革命,都是修正主义分子。而“赤脚医生”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村推行的医疗制度,试想,遗体保护这样高难度的技术问题,农村的“赤脚医生”也能够干得了?然而在“文革”期间,这种用工农兵“掺沙子”的事情却司空见惯,并且被认为是最革命的事情。

    此时,徐静等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有机玻璃棺罩的送来。

    就在9月9日下午,谷牧同志紧急召见了北京市计委副主任韩伯平、石油化工部副部长陶涛等同志,研究、解决关于制造能够降温、隔氧的有机玻璃棺罩的紧急任务。

    韩伯平同志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在人民大会堂群众瞻仰遗容期间,交给我们的任务有3条:

    一是要做一个玻璃棺,把遗体放在棺内,既能瞻仰遗容,又能保护遗体。时间急(只有1天时间),无准备,只好找现成的,首先想到的是苏联1925年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我们立即赶到碧云寺,打开一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用。制造玻璃棺,时间来不及,又不安全。因此,确定做一个有机玻璃棺,但北京只有一个小厂生产有机玻璃板,最长的板只有1.6米,需要2.2米长。北京有机玻璃厂的全体职工,眼含热泪,日以继夜,边试验、边粘接,把短板粘接成2.2米的长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只用十几个小时有机玻璃棺就粘合成功。11日,工厂职工把玻璃棺送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把伟大领袖遗体安放在棺内,使棺内成为一个“小环境”。

    二是要隔氧。北京氧气厂和化工系统对棺内进行了充惰性气体的工作,使棺内的含氧量降到遗体保护要求以下。

    三是降温。这是保护好遗体的重要条件之一。谷牧同志请来了各方面的制冷降温专家和北京市冷冻机厂、医疗器械厂等各厂的领导、技术人员和老工人,采用了液体介质、气体介质降温,有明显的效果,但不稳定;北京市计委的谢飘同志和半导体专家们,又做出了半导体制冷降温的设备,综合降温,使棺内的温度稳定在7℃到8℃,夜里可以降到6℃。当时我们心脏的跳动是随着棺内温度计的升降而变化的。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当时“四人帮”正在猖狂地进行反革命夺权活动,遗体保护得如何也是他们发难的借口之一。当时谷牧同志讲过,如果遗体保护不好,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当时的石油化工部副部长陶涛同志也回忆说:

    那天中午吃了几口饭,我驱车到国家计委找袁宝华,走进他的办公室,谷牧同志也在。袁宝华神情严肃地对我说:“现在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毛主席的遗体保护起来,让各界人士瞻仰。我们商定制作一个带有有机玻璃罩的棺体,把主席遗体安放在里面。”我接受任务后,跑到化工部展览设计室,同设计人员连夜赶制灵床,很快成品就拿出来了。灵床四周雕有花纹,既美观,又大方。制作有机玻璃罩需要大块板材,现成的板材均不够尺寸。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东郊专门生产有机玻璃的工厂,请他们协助。厂里的干部、工人同志加班加点,以惊人的速度连夜赶制出来。我早年是学化工的,随即想到医务人员提出的将主席遗体放到有机玻璃罩内,保持低温无氧气环境的重要。我立刻去东郊氧气厂,请求厂家提供高纯度氮气。上述设备全部于9月11日凌晨准备完毕。科研人员还在灵床底座安插了胶皮管,让氮气缓缓输入棺内,既保证了棺体的温度,又使含氧量降到最低点。

    9月11日午夜,毛主席遗体被放入有机玻璃棺中,专家们所担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成千上万的人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代表,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体前肃立、默哀,缓缓走过伟人身边。

 

            

(待续)

 

阅读原文: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files/11022841/20110211/16376370.html

 


百度搜索 百度地图 百度香河 微信公众号 香河老人故居 老人故居导航 香河老人展室 河北天气 香河天气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香河周凤臣老人保护研究学会 2020-2030  地址: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胡庄子村 邮编:065400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2349号   联系人:程  霆  联系电话:13366711012  电子信箱:bjchengting@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