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老人生平德绩:河北省香河县地处燕山南麓的华北平原,位于京津之间要冲之地。这是一个河网遍布、水道纵横、田肥草美、物阜民丰的古老土地。周代以前属幽州燕地;秦汉时设渔阳郡;隋唐之际置涿郡,香河属琢郡的雍奴县。唐天宝元年改为武清县。后晋天福元年,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香河沦为辽地,并建制淑阳郡。
据传,辽国萧太后巡幸淑阳,在此地孙村往东一里左右遇有一条叫长沟的小河。时逢夏秋之交,河中遍生莲藕, 微风拂 过,叶绿莲红,婆婆摇曳,香气浓郁。……
四、德被乡里
有感于人生无常、众生病苦,周凤臣老人行医救人的愿望一直不泯。据老人长子杨守德回忆,她年轻时曾央求丈夫杨士杰将一位身怀绝技的修行人请到家中,向她讨教治疗臆病邪病、小儿惊风和农村各种常见病的方法。周凤臣老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过耳不忘,尽得其真传,再加上自己潜心修持,慢慢掌握了特殊诊疗技能,遇有乡亲们染有沉疴,久治不愈,老人只要上手,便能手到病除,而且用药简单,大都是庄稼院里常见的黑豆、桃树枝、草木灰等等。治疗小儿疾病,同样是药店卖的小儿药品,经她吩咐,服下后即有特效,令人不可思议。老人常年治病救人,积德行善,有求必应,渐渐声名远播,连很远的渠口镇都有人来求医问药。村里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有个病病灾灾,都愿意找她看,又方便又省钱。而且,凡是经老人手治过的病,几乎没听说有再犯的。
胡庄村的杜金凤老太太说:“杨四嫂子跟咱庄上的老太太一样,平平常常,不同的地方是心肠特别慈善,暗地里修好儿,村里老户人家没让她瞧过病的不多。”杜老太太一家几代人都沾过周凤臣老人的光。她自己年轻时,有毛病就往老人家里跑。她的大女儿生下10多天受丁惊吓,老人给治了两次就痊愈。她的大儿子生下才两天就“抽绵风”,又请老人给救治。老人先给些白蜂蜜水灌下,又天天到家给推拿,经过半个多月精心调治,才保住了一条命。
1989年夏天,周凤臣老人80多岁,从北京长子家回香河,在村口碰上杜老太太带着小孙子玩。周凤臣老人见这孩子生得干瘦,十分心疼,把手放在孩子肋部说这孩子必是脾胃不好,两肋发涨。孩子果然嚷着那儿疼。老人顺手给孩子划拉划拉,推推拿拿,总共七遍,也没吃药,孩子就好了。
老人有位东邻,早年犯了一种怪病,时常魂不守舍,迷迷糊糊。多年来千方百计请人医治,花了很多钱也没治好,甚至连病因也没查出来。最后找到周凤臣老人,老人马上查出他的病因,是年轻时在青岛遇上日本鬼子飞机扔炸弹,他躲在桌子底下受了惊吓。老人用特殊方法治了两次,没花一分钱就大病痊愈。
土改时期任村干部的王秀英,是老人要好的姐妹。王秀英的小儿子两周岁时发烧不退,越打针越重,眼瞅孩子就不行了。王秀英只能抱着孩子在炕上落泪。周凤臣老人得知这个情况,忙熬了一壶草药水,送去给娘俩儿同时喝下。没多久,一直昏迷不醒的孩子,就睁开眼睛叫妈了。王秀英的三女儿,也是老人从死亡线上给拉回来的。
村民张淑玉对周风臣老人治病的神效深有体会。当年,她不知是风寒还是感染,嗓子疼得受不了,县医院诊断为咽炎,可是吃什么药也不见好。当时,周凤臣老人已经去北京。张淑玉便赶到北京找老人治疗。老人告诉她一个很简单的治疗方法。她回家后,按老人吩咐办,嗓子豁然痊愈。
乡村教师尉成财多次谈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1964年春天,他骑车到学校找学生挖树苗,在操场刚下车,就感觉后腰吹进一股凉风,沿脊背直冲向后脑。回到家后开始发高烧,卧床不起。家人遍请县城名医,连续两周打针吃药,可就是高烧不退。这时周凤臣老人到他家来,一见尉成财就说他被邪气所犯。老人回家找了些庄稼院常备的草药,送给他熬水喝。水喝完,尉成财的病就好了。
尉成财的岳母对此事深感不解,问周凤臣老人为啥不用号脉就能抓药?老人笑着说:“眼睛干啥使的?”
如今,尉成财的岳母还感叹着对人说:“那时候,村里人谁有病都在她心里装着,有事你不用找她,她自己就来,口说借个什么东西使使,其实,老太太是给你瞧病来啦!而且,她随手抓的药,不管什么,你吃了就管用,你说神不神?”
“文化大革命”初期,有一天晚上,老人被批斗了一天,刚刚躺下休息,就被急促的敲窗声惊醒。原来,有一个村民孩子突然病重,当时请医生都来不及。这位村民白天曾参与了批斗老人,可为了孩子的性命,只好硬着头皮来求助。老人一听孩子病得不轻,顾不了许多,吩咐说:“赶紧抱进来吧,我也豁出去了,大不了明天再撅着去。”忙到深夜,使孩子转危为安。周凤臣老人为家乡百姓治病救命的事迹数不胜数,大都是乡亲们自己亲口讲述的,其中有不少事情,连儿孙都不知道。